鉴赏
“浣溪沙”,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。“沙”或作“纱”。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。又名《小庭花》、《玩丹砂》、《怨啼鹃》、《浣纱溪》、《掩萧斋》、《清和风》、《换追风》、《最多宜》、《杨柳陌》、《试香罗》、《满院春》、《广寒枝》、《庆双椿》、《醉木犀》、《锦缠头》、《霜菊黄》、《频载酒》、《减字浣溪沙》。此调有平仄两体,平韵见唐词,仄韵始自李煜。《金奁集》入“黄钟宫”,《张子野词》入“中吕宫”。双调,四十二字,上片三句三平韵,下片三句两平韵,过片多用对偶。
上片“曲角”三句咏桂。言桂树似新娘般的深藏在曲径深处,不露她的真面目。她好像又在哀愁枝上的花蕾将由白变黄,这就好像是人的年齿徒长,青春难再一般。“玉骨”青春的象征;“愁黄”年岁渐长,青春难留之愁也。此非花愁,而是词人之愁。可是在这八月中,又只有那一树桂香独占秋景。一“占”字,突出了桂花的风光。结句盛赞八月桂花。
下片“夜气”三句,由桂花联想及人。言闺中少妇独身难眠,秋夜寂寞更添绵绵愁思。人虽是直至深夜才傍枕,但却辗转反侧,越想越是清醒,以至于一夜无眠。可是清晨时她却又懒于开窗起床,因为反正起来后也是无所事事,所以不妨再睡睡懒觉罢。这种形孤影单的生活,分明就是月中嫦娥在地上的翻版。“月中孀”,即指孀娥,因嫦娥弃夫奔月,独守广寒宫,故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