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曲
ē qǔ阿曲的意思和解释
1. 阿谀随顺。 唐 韩愈 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议虽未中节,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。”《明史·胡俨传》:“必能为 董子 之正言,而不为 公孙 之阿曲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:“ 建武 二十四年(48年), 刘秀 下诏重申‘阿附蕃王法’,凡阿曲附益王侯的,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。”
2. 谓诬妄不实。《旧唐书·许敬宗传》:“ 敬宗 自掌知国史,记事阿曲。”
3. 偏袒回护。《魏书·高道穆传》:“若御史、司直纠劾失实,悉依所断狱罪之。听以所检,迭相纠发。如二使阿曲,有不尽理,听罪家诣门下通诉,别加案检。” 宋 苏洵 《议法》:“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辈,为刑统毫釐轻重,明辨别白,附以仁义,无所阿曲,不知 周公 之刑,何以易此。”
阿曲的词语分解
ā1.用在排行、小名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:~大。~宝。~唐。2.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:~婆。~爹。~哥。ē1.迎合;偏袒:~附。~谀。刚直不~。~其所好。2.大的丘陵:崇~。3.弯曲的地方:山~。4.指山东东阿:~胶。5.姓。
qǔ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~儿)歌曲:~调。戏~。小~儿。高歌一~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~。qū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~线。~尺。弯腰~背。山回水~。~径通幽。2.使弯曲:~肱而枕(肱:胳膊)。~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~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~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