俚曲
lǐ qǔ俚曲的意思和解释
◎ 俚曲 lǐqǔ
[popular music and songs] 通俗的歌曲。也叫“俗曲”
1. 通俗浅近的歌曲;民间歌曲。 宋 苏轼 《集英殿秋宴教坊词·小儿致语》:“咏舞雩於 沂水 ,久乐圣时;唱《铜鞮》於 汉 滨,空惭俚曲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留别龙兴汴禅师普照鉴禅师》诗:“俚曲只知无《白雪》,遗音谁谓有朱丝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小二》:“是日给假不夜作,夫妻设肴酒,呼婢辈度俚曲为笑。”
2. 指文人模仿民间俗曲体裁所写的作品。如 蒲松龄 有《聊斋俚曲》。
俚曲的词语分解
民间的;通俗的:~歌。~语。
qǔ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~儿)歌曲:~调。戏~。小~儿。高歌一~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~。qū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~线。~尺。弯腰~背。山回水~。~径通幽。2.使弯曲:~肱而枕(肱:胳膊)。~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~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~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